醫學新知

莫道「耳中風」─談幾個有關於「突發性耳聾」的迷思

聽覺老化是兩側且緩慢漸進性的,一般人不太容易察覺;只有聽力在短時間內發生劇烈變化才會引起病人注意。急性的聽力障礙可以是外傷、感染、耳毒性藥物、腫瘤或血管痙攣等各種原因所引起,其中一種急性發作的聽力障礙,因為原因不明,特別命名為「急性不明原因的神經性聽力障礙」(Acute Ideopath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, AISNHL),也就是俗稱的「突發性耳聾」(Sudden Deafness)。

「突發性耳聾」貼切地反應了疾病發作的速度;顧名思義,AISNHL是短時間內發生的,聽力障礙像電話故障般發展迅速。但「突發性」「耳聾」的譯名也造成很大的誤會,原因如下:(一) 急性聽力損失有許多病因相當清楚,不能稱為AISNHL。(二)聽力損失不見得會達到「聾」的程度,許多人只是聽力部份減弱。

2012年3月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所公告的「AISNHL臨床治療指引」中,建議不要濫用「突發性耳聾」的診斷。通常AISNHL是單側的,雙側急性聽力損傷要考慮其它較罕見的原因,如自體免疫疾病。AISNHL的聽力損失不太會劇烈上下浮動, 1/3到2/3的病人會部份或全部恢復聽力。單側AISNHL復發很少,也不會伴隨著頭暈,最須要和梅尼爾氏病作鑑別診斷。

至於AISNHL投藥的時機,有些醫師為了鼓勵病人及早接受治療,會提到所謂的「治療黃金時間」,讓醫病雙方都頗感壓力;事實上,在2012年版的臨床治療指引中並未觸及「治療黃金時間」的議題。對於AISNHL治療的共識,當然是建議越快處理越好,但一般只要是在發病兩個星期之內開始治療,對病人應該都還是會有幫助;在臨床實務上,AISNHL發生後四到六個星期聽力就會穩定下來,往後大概就不太容易會有很顯著的進步。

關於AISNHL發生的原因有三種假說:

1)病毒感染: 是目前比較主流的想法;針對這種原因,口服或耳內注射類固醇是目前公認最有效,也是最多醫師採用的治療方式。

2)血管性: 聽力障礙發生時間過於短暫,與血管痙攣或阻塞的症狀或有些許類似; 「耳中風」的聳動說法就是由此而來。但大多數耳鼻喉科醫師並不用治療中風的方式(控制血脂、血糖、抗擬血劑…)來治療AISNHL,因此我們認為用「耳中風」來形容AISNHL並不是一個很妥當的講法。

3)內淋巴水腫: 水腫到某種程度內淋巴囊破裂,也會導致急性神經聽障,但這種原因會伴隨眩暈症狀。

至於其他如維他命B、促進血液循環藥物、針灸等,都是輔助性療法,其成效有待商榷。現階段有關高壓氧治療AISNHL的研究證據也非常少,目前大家可以接受的共識是對於非常少數的特定病人,高壓氧可能有少許功用;但因為高壓氧治療效果不符成本效益,因此並不是AISNHL常規的主流治療方式。

對於罹患AISNHL的病人,醫師為了鼓勵病人早點接受治療,有所謂「治療黃金時間」、「耳中風」的講法,但這類說法比較不符合證據醫學的要求,反而容易誤導病人而造成恐慌,實在有正名澄清的必要。有急性聽力障礙的病人,一定要請合格的耳鼻喉專科醫師作鑑別診斷,以給予及時適切的治療。

Information


王拔群 教授

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級主治醫師
前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
國泰綜合醫院品質管理部部主任

前往線上網路掛號
預約電話:
02-2708-2121 分機7323